【作家速寫】齊衛國先生,民國三十八年隨陸軍二○七師來臺,四十二年考入政戰學校,畢業兩度戍守金門,曾參與八二三砲戰。後考進淡江大學华文系,並經高级考試合格,轉任公職;退休後,任教軍校和高職。著有《元曲通論》、《應用文寫作》、《實用孫子兵法》和《渭賓堂文集》四集。
從軍來臺六十年,每當春節過後,年少在山東泰安家鄉歡度元宵景況,油然浮上心頭。
元宵節,别号上元節,《東京夢華錄》云:「正月十五日元宵,大內即絞縛山棚,遊东说念主集御街兩廊下,歌舞百戲,鱗鱗相切(一個一個相連),樂聲嘈雜十餘里。」可知宋朝時,元宵節就很熱鬧。所謂元宵,即上元之夜,《五雜俎‧说念經》(古樂府之一種)云:「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,七月十五日為中元,十月十五日為下元。」歡慶元宵,山東家鄉有吃湯圓、唱秧歌、賞花燈、春儺會、射灯谜、舞龍舞獅等活動:
一、吃湯圓:因正月十五日為上元月夜hongkongdoll porn,簡稱「元宵」hongkongdoll porn,湯圓亦名「元宵」,成了象徵團圓的名詞。一家團聚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婦和缓,其樂融融,比作念大官、發大財,好得多!
二、唱秧歌:這是大东说念主小孩齐喜歡唱的俚俗歌,用一面饱读、一面鑼伴奏即可。最膾炙东说念主口的一首《十二個月》,幾乎东说念主东说念主能唱,舉举例下:
煞住饱读來煞住鑼,煞住鑼饱读唱秧歌,
唱得好來別說好,唱得不好別笑呵!
正月裡來正月正,白馬銀槍小羅成,十二歲打開登州府,解救他二哥叫秦瓊……
開頭一段客氣話後,便從正月唱到十二月。當年在軍中「兵唱兵」的聯歡晚會上,我唱過幾段,讓官兵同袍聽了「南腔」,也聽聽「北調」,同樂一下。
三、賞花燈:這是在比較大的村寨裡,舉辦的花燈展覽。在鄉下叫「集市」,朔方叫「趕集」,南边叫「趕墟」。古代以日中為市,後演變成有的逢二,即每月初二、十二、二十二日;有的逢五,有的逢八,看當時若何「約定成俗」,到這一天,周圍八里、十里,買、賣物品的东说念主,集中会來此。選擇這種方位辦花燈展,容易招攬东说念主氣。每年元宵節前一、兩天開始,至少展覽五天;紮的花燈,巨额是十二生肖,爭奇鬥豔,各有千秋。參觀的东说念主挥汗如雨,那些藏在深閨,大門不出、二門不邁,不輕易出門的小姐,打扮得如诗如画,也來看花燈。
四、春儺會:在《論語‧鄉黨篇》云:「有鄉东说念主儺(音「挪」)朝服而立於阼階。」其註解是「驅逐疫疠、鬼祟。」可知春儺會之方针。至於「朝服」,即參與扮演的东说念主,要化裝、彩裝,献艺如下項目。
(一)跑旱船—用竹桿、柳條紮成船形,外面覆以彩色布幔,一個男东说念主化裝成女性(即唱戲的乾旦),站在紮船中央,用適度長的背帶縛在兩肩臂,雙手提起旱船,隨著開船的丑角(如唱戲的船夫)的篙子划動标的跑,側身小步,輕盈快速,丑角還唱著小曲,詼諧動作,逗东说念主發噱,饱读掌叫好。
(二)踩高蹻—家鄉稱作「拐子」,用兩枝木頭作念成,依個东说念主膽量定高度,膽大的木高六、七十公分,穿彩衣,扮些傳統故事中的东说念主物,如《八仙過海》的呂洞賓、何仙姑、鐵拐李……;《唐僧取經》中的唐三藏、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梵衲。嗓音好的,高聲唱秧歌,來到村裡有頭有臉东说念主家門前,有的給賞錢,有的放鞭炮,有的放煙火,以示歡迎;唱秧歌的东说念主即興作詞,對這东说念主家歌功頌德一番,旱船、高蹻沿途扮演,賓主盡歡。
五、射灯谜:也叫猜燈謎,把謎語貼在燈罩上,任东说念主猜射。學問好、有經驗者,負責出題,提供眾东说念主猜字、猜成語、猜俚語,也猜歇後語,猜中的东说念主就可赢得獎品。
举例:「土字不露頭,莫當工字猜」(註一),「上不在上,下不鄙人,不能在上,且宜鄙人」(註二),「猻山公坐在金鑾殿上」,猜《孟子》一句(註三);「第二任丈夫來信了」,猜一書名(註四)。「妓女戶客滿」,猜歇後成語(註五)。沒有三兩三、不敢上梁山,胸無點墨,或常識不豐者,不敢問津,為元宵節帶來不少道理。
六、舞龍舞獅:和现在臺灣舞龍獅的情形差未几,以舞獅來說,花樣似乎多些,獅子能打滾、搔癢、臥倒、睡覺、猛醒,維妙維肖,因大陸鄉下沒動物園,小孩子齐沒見過真獅子,而成了他們的最愛。
在「老头點頭辭舊歲,孺子饱读掌過新年」才半個月的元宵節,家家戶戶還有年味——穿新衣、戴新帽,小孩子也有錢買鞭炮,過得多采多姿、樂趣無窮。現在元宵節又來臨了,謹此敬祝人人幸福好意思滿、快樂祯祥!
註一:謎底是「上」;因不露頭,是不露左邊。
註二:謎底是「一」,因上的一畫鄙人,下的一畫在上,不字、可字的一畫齐在上,且字、宜字的一畫則鄙人面。
註三:謎底是「望之不似东说念主君」。
註四:謎底是《後漢書》;朔方东说念主稱丈夫為「漢子」,而第二任丈夫是「後漢」,信是「書」信。
註五:謎底是「井井有條」。(點閱次數:790)
金瓶梅在线